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白天越來越短,有些人注意到精力似乎在下降,感覺不像平時那樣積極。雖然這些感覺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是暫時的,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秋冬期間會患上「季節性憂鬱症」。
根據WebMD的報導,天氣的變化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這叫做「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是一種因為天氣而引起的情緒上的變化。大多數的SAD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有良好的健康狀態,但在冬天或者夏天卻可能因為環境變化而影響情緒。
季節性憂鬱症,也稱「季節性情感障礙」,有時也被稱為「冬季憂鬱症」,因為症狀通常在冬季更明顯、更嚴重。
季節性憂鬱的八個指標:
- 持續低落的情緒
- 對正常的日常活動失去樂趣或興趣
- 易怒
- 絕望、內疚和無價值感
- 白天感覺昏昏欲睡(缺乏活力)和困倦
- 睡得比平時長,早上起來很難起床
- 渴望碳水化合物並增加體重
-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症狀可能很嚴重,並對他們的日常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病發原因很複雜:
研究表示發病原因是很複雜和多方面因素影響所造成的。
在生理上,可能是由於下丘腦功能失調,或者產生過多的褪黑素(一種控制我們睡眠週期的激素。)
一些研究推測,也可能是由於晝夜節奏紊亂引起的。
數據顯示,對於那些擁有漫長冬季的國家來說(例如北歐國家),季節性憂鬱是一種普遍的困擾現象;通常距離赤道越遠的國家,國民罹患的風險就越大,其中又以女性及20-30歲之間成年人為主要族群。
季節性憂鬱的應對方法:
1、尋求專業建議
季節性憂鬱症的常見症狀和憂鬱症相似。如果認為自己患有憂鬱症,請尋求專業幫助。如果症狀較輕,可以咨詢心理咨詢師,如果症狀明顯且嚴重,建議去醫院。
不管怎樣,在改變生活方式之前,請咨詢專業人士。
2、保持健康的飲食
健康的飲食是健康生活的核心。某些營養素,比如維生素D,可協助身體正常的運轉,多補充某些營養會減少冬季陽光較少的影響。鎂元素在細胞中生成能量、維生素B則對健康的新陳代謝發揮重要作用。
3、注意睡眠品質
享受一晚高品質的睡眠有很多益處。首先,保持規律的睡眠週期。每晚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每天把鬧鈴設在同一時間。這意味著週末也不能偷懶。
需要注意的是,每欠下一小時的「睡眠債」可能需要四天的時間恢復。所以,在同一時間醒來能幫助我們的身體調整適應,自然地避免感覺疲勞。
其次,在睡前一個小時之內避免刺激活動,晚上也不要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酒也不能喝,酒精雖然能幫助入睡,卻也會打亂睡眠週期。可以嘗試冥想、寫日記、聽音樂或廣播、看書來助眠。
4、運動
白晝越短,就越需要趁著白天多做一些戶外活動。試著在午餐時外出短暫地散步、跑步、在室外打電話或盡力爭取一些戶外時間。即使在寒冷的氣候,也能找到在大雪天出門的動力。適量運動是應對季節性憂鬱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5、參加社交活動
健康的社交活動有益身心健康。就算天氣寒冷也應該多出門走走,如果不想出門也可以邀請朋友到家裡來吃點心、聊聊天;玩遊戲、社群網路等等,都能緩解憂鬱的症狀或傾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