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從初經到停經,這平均的時間在35~40年左右。如果以每個月生理期為5天來算的話,生理期竟然相伴我們的一生長達6~7年之久!
根據蘇菲的報導,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關於生理期和月經週期的那些事吧!
首先來了解生理期的那些術語
生理期
指的是從女性初經到停經這一整段時間,大概維持35~40年。
月經週期
指的是從月經來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來的那一天的前一天,這一段時間為一個週期。
月經期
是指這個週期出血的第一天到最後一次出血的這一段時間。
生理期原理
生理期指的是從初經到停經這一段過程。
初經的平均年齡在12歲,停經的平均年齡在51歲。
生理期的開始與結束,都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
從7~8歲開始就會一點點的增加。
在12歲左右出現初經,這時候就代表身體已經有懷孕的能力了。
初經來潮到20歲左右,女性荷爾蒙會一直增加。
在20歲之後來到一個巔峰期,這時候是身體最適合懷孕和生產的階段。
過了35歲,我們體內的女性荷爾蒙分泌就會開始下降,這時候還是可以懷孕,只是會困難許多。
一直到45歲~55歲就進入了更年期,這時候女性體內雌激素會一直減少分泌直到不再分泌。
月經週期也會間隔變長、量越來越少,直到最後一次出血後一整年都沒有月經了,這時候就是停經了。
初經的前兆
- 女性胸部會開始發育、豐滿,身體則會越來越女性化。
- 同時間,腋毛和陰毛會開始出現。
- 私密處也會開始出現分泌物。
停經的前兆
- 月經週期會變成一個月來兩次,或者遲來2~3月這種比較絮亂的狀況。
- 出血量可能變多或變少。
- 月經期可能長達兩週。
這些都是因為體內雌激素分泌的變化和不穩定造成的。
基本上,如果出現生理週期變短又突然變長的狀態,就是更年期徵兆了。
月經週期因人而異
除了每個人每個月分泌的荷爾蒙不同之外,身體特徵和子宮的形狀也會影響週期天數。
例如如果有些人的子宮前傾或者厚傾,血液比較難流出,就會有出血時間拉長,或者中斷後又出血的情況。
月經週期一般多少天?怎麼算?
從月經來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來的前一天為止,稱之為月經週期。
因為每個人不一樣,所以月經週期在25~38天之間都是合理的範圍。
如果間隔少於24天,就算是月經週期較短的頻發月經。間隔超過38天就是稀發月經。
月經週期分四階段
月經期
月經期就是出血的第一天到結束的那一天,一般是3~7天,平均在5天。
這個過程至少最快也要3天,所以2天內結束就是月經過短,超過8天就是月經過長。
卵泡期(增殖期)
受到濾泡荷爾蒙的影響,卵巢裡的原始濾泡開始發育,子宮內膜也開始慢慢變厚。
濾泡荷爾蒙的分泌增加,也是女性生理上和心理上最佳的時期。
卵泡期大概在5~13天左右。
排卵期
當濾泡荷爾蒙到達巔峰,卵子就會從濾泡中排出,這個就是排卵。
成熟可受精的卵子只能存活3天,所以排卵日就是泛指排卵當天加前後一天,總共三天是排卵期。
因為考慮到精子最多可以在女性體內生存6天,以及卵子的3天,加上可受精時間只有24小時的一天,所以排卵日當天最有可能受孕,而排卵前5天跟排卵後4天還是有可能懷孕,所以我們偶爾也會統稱卵泡期跟排卵期這10天,為排卵期。
黃體期(分泌期)
排卵後的卵泡會開始轉變成叫做黃體的組織,開始分泌黃體荷爾蒙,這時候子宮內膜開始變得柔軟,為受精著床做準備。
因為受精成功需要6~7天左右,所以黃體期大概有5天的時間讓受精卵著床。
當黃體期結束,子宮內膜因為沒有懷孕而沒有用處了,所以開始剝離與血液一起排出體外,這時候就再次來到了月經期,也就是下一個月經週期。
生理期延遲多久算是「延遲」?
比預定日期還晚了一週的話,就可以算是「延遲」了,而一週之後的第一天(晚了的第8天)就是「確定延遲的第一天」。
總結
生理期是指初經到停經這一段時間。
月經週期是指月經期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期的前一天這個週期。
月經週期有四個階段:月經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
月經週期平均25~38天,月經期平均3~7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