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進入了全民普及打疫苗的階段,目前台灣批准使用的國際疫苗有三種:BNT 、AZ 和莫德納;因為疫苗的種類繁多,所以我們很多人也許會有所擔心:「三種疫苗的區別在哪裡?」、「保護效力有多少?」、「會有什麼副作用呢?」等等。
根據Telegraph的報導,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三種疫苗的區別、效力以及相關必知訊息:
三種疫苗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AZ是含有SARS-CoV-2病毒棘蛋白(S protein)基因之非複製型「腺病毒(Adenovirus)」載體之疫苗。
BNT是含有SARS-CoV-2病毒棘蛋白(S protein)之「mRNA」疫苗。
摩德納含有是SARS-CoV-2病毒棘蛋白(S protein)之「mRNA」疫苗。
腺病毒載體和mRNA的區別?
病毒載體疫苗通常會用腺病毒(adenovirus)傳遞至人體。製造病毒載體疫苗首先得將病毒載體的自我複製能力消除,再將一段製造病毒棘狀蛋白的RNA或DNA放入腺病毒基因序列中,最後將之遞送至人體細胞,製造抗原刺激免疫系統。
mRNA全名為messenger RNA,可將特定蛋白質的製造指示送至細胞核糖體進行生產。mRNA疫苗會將能製造新冠病毒棘狀蛋白的mRNA送至人體內,並不斷製造棘狀蛋白,藉此驅動免疫系統攻擊與記憶此類病毒蛋白,增加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最終mRNA將被細胞捨棄。
病毒載體疫苗與mRNA疫苗最大的不同在於疫苗穩定度,mRNA具備在 -20°C儲存超過 30 天的優勢;而腺病毒載體因為主要使用穩定度較高的DNA,結構上的不同使病毒載體疫苗能在 2°C至 8°C儲存 6 個月。對於偏鄉與基礎交通建設不完全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十分有利。
三種疫苗的預防效力?
疫苗名稱 | 類別 | 施打劑量 | 接種間隔 | 保護效力 |
AZ | 腺病毒載體 | 2劑 | 建議接種間隔為8至12週 | 62.1%(60% ~ 91%) |
BNT | mRNA | 2劑 | 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天 | 95%(90.3% ~ 97.6%) |
莫德納 | mRNA | 2劑 | 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1~28天 | 94.1% |
三種疫苗的共同副作用
像任何藥物一樣,疫苗會引起輕微的副作用,如低燒、注射部位疼痛或發紅。溫和的反應會在幾天內自行消失。嚴重或持久的副作用極其罕見。
根據WHO的報導,無論是AZ、BNT還是莫德納,都有可能發生下面這七種不良反應:
- 注射部位疼痛
- 疲倦
- 頭痛
- 肌肉痛
- 畏寒
- 關節痛
- >38度的發燒
分別可能出現的其他副作用
副作用發生頻率 | 常見 | 不常見 | 罕見 | 目前尚不清楚 |
AZ | 嘔吐、接種部位產生硬塊 | 淋巴結腫大、食慾下降、頭暈、腹痛 | ||
BNT | 接種部位腫脹、泛紅、噁心 | 淋巴結腫大、不適 | 顏面神經麻痺 | 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心肌炎、心包膜炎 |
莫德納 | 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 | 接種部位搔癢 | 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 |
總結
先不用管疫苗的效力有多少,當國家、社會能達到群體免疫70%以上,一般正常的活動就可以比較放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