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世界進入疫苗施打普及階段,COVID-19雖然一樣不可輕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沒有前兩年那樣的可怕。
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來大幅度降低被感染和重症的幾率,不過在接種疫苗時要注意多方面問題,接種後有任何不良反應也要重視起來。
根據Mayo Clinic的報導,這裡就是不分疫苗品牌,7種常見的疫苗副作用,請一定要重視:
常見疫苗副作用
1)接種部位疼痛
接種的部位出現疼痛感,但這種疼痛較為輕微,不是很明顯,也無需特殊處理。因為在接種後局部會留下一個很小的針孔,若沒有注意衛生問題,經常用手接觸或者受到衣物摩擦,有時就會產生疼痛感。但只要後續正確護理,皮膚保護工作做好,讓局部保持乾燥和衛生,自然可以有效防止感染。
2)發熱
有部分人接種疫苗後會發熱,若只是低熱,一般兩三天就會好轉,在疫苗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身體會逐漸產生抗體,有部分人就會通過發熱的方式發出信號,但無需太過緊張,如果出現的是高熱,持續體溫過高,這種情況要立即就診,特別是超過38.5攝氏度。
3)疲倦、乏力
接種疫苗後有疲倦、乏力表現也是較為正常的,因為在產生抗體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身體表現有差異,有部分人體質和別人不一樣,接種後原本精神狀態良好,可能短時間會感覺到乏力,甚至想要睡覺,此時應該適當多休息,避免繼續勞累,讓身體有一個恢復的過程,一般兩三天也會自行好轉。
4)皮膚瘙癢
有不少人接種疫苗後皮膚會有不良反應,特別是接種的部位皮膚莫名發癢,當然,這種發癢的感覺不會很明顯,多在兩天左右自行消失,可以繼續觀察皮膚的變化。當然,有部分人出現過敏反應,可能會大面積皮膚發癢,則需就診。
5)食慾減退
胃口保持正常是健康的表現,可以三餐規律攝入食物,但是,有部分人在接種疫苗後發現自己的胃口變差了,短時間內沒有什麼食慾,不想要吃東西,有這種變化也可能是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多在兩天會恢復正常,可以選擇開胃,促進消化的食物提供營養物質。
6)頭暈、頭痛
接種疫苗後感覺乏力,又有頭暈感覺,很可能是本身血壓不穩定,並非疫苗接種後帶來影響,此時就要定期測量自己的血壓,再結合身體其他表現,健康情況判斷是否受到影響。當然,在此期間注意多休息。
7)胸悶、想吐
部分人接種疫苗後會感覺到胸悶,心臟所在的部位有輕微的不適感,這也是正常的。因為疫苗要發揮作用需要經歷一段時間,而部分人身體比較敏感,反應也比較明顯,有時容易有悶脹感,應該適當休息,注意情緒的控制,自然可以減輕許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