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簡稱:FD)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發病非常普遍,每個人一生中幾乎都出現過消化不良的症狀,但症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各不相同。
根據Mayo Clinic的報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麼病?該怎麼治療?生活中該如何注意?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該病大家可能關心的問題。
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很多患者朋友認為只要出現腹脹、便秘、噯氣、惡心、嘔吐等症狀就是消化不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大家口中的「消化不良」,一般指的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它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方面:
- 餐後飽脹不適:餐後食物較長時間存留於胃中,出現胃脹而不適的感覺。
- 早飽感:進食較平素量少的食物後即感覺胃飽脹不適,以致不能完成正常進餐。
- 上腹痛:上腹部主觀疼痛和不適的感覺,部位於上腹中央劍突下1~2cm致臍上方的範圍。
- 上腹燒灼感:上腹部灼熱不適的主觀感覺。
- 其他還有上腹脹氣、過度噯氣、惡心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簡而言之,就是胃和十二指腸的功能發生了異常。主要認為與胃及十二指腸動力異常、內臟敏感性增高、腦腸互動異常等相關。
功能性消化不良需做哪些檢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需要排除其他可以引起類似症狀的器質性疾病。一些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生化、便潛血試驗和幽門螺桿菌檢測等對於FD的診斷是有益的。胃鏡檢查是診斷FD診斷的重要依據,可以排除包括消化性潰瘍、糜爛、胃腫瘤等疾病。
哪些疾病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相類似?
臨床上許多消化系統疾病都與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相似的表現,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甚至胃部腫瘤等,所以當您「消化不良」持續不緩解或進行性加重時,建議您及時就診,以免耽誤診治。
出現哪些症狀需要警惕
如果您出現下述報警症狀,也需要您格外警惕:消瘦(近期體重明顯下降)、進行性吞咽困難、消化道出血(嘔血或黑便)、貧血(通過簡單的血常規檢查即可明確診斷)、上腹部包塊、頻繁嘔吐、發熱、年齡>40歲的初發病者、胃癌家族史等。
如果您出現了以上症狀,那麼請您立即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切勿延誤治療時機。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多根據症狀的不同,採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
對於餐後飽脹、早飽、惡心、嘔吐等胃排空異常為主的患者,腸胃動力調節劑常有不錯的療效。
對於上腹部疼痛及燒灼感等消化不良症狀,適合選用抑酸劑及抗酸劑等藥物。
包括胃黏膜保護劑、補充消化酶等也是治療FD的常用方法。
此外,心理評估對經驗性治療效果不佳的FD人群有重要意義,對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如焦慮或抑鬱等情況,進行相關心理量表評測,並進行心理及藥物干預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重要輔助手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飲食禁忌
30%以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生常與下列食物相關,包括:碳酸飲料、油炸食品、咖啡、牛奶、奶酪、甜食、豆類、麵包及辛辣食物。
此外,對於該病患者,建議盡量少吃難以消化的食物和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紅薯、大豆、洋蔥、蘿蔔等。總之,建議您規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睡前進食等不良習慣,如果您進食以上食物後出現了不適,那麼建議您盡量減少此類食物的攝入。
飲食之外日常保健還要注意什麼
1.適當運動,加強體育鍛鍊;
2.保持輕鬆的心情,不要把煩惱帶進餐桌;
3.盡量減少飲酒及吸煙;
4.不要穿著過於束緊的衣褲;
5.正確看待疾病,相信並遵照醫生的建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