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失眠睡不著,突然心跳加速,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明明上次體檢也沒什麼問題啊!?
壓力大、熬夜、失眠、不健康飲食…….不少年輕人身體早已處於亞健康狀態!
根據Ask the Scientists的報導,除了每年一次的體檢,可以讓醫生提醒你疾病風險之外,日常也需要監測這5項指標。
01、心率
安靜時應保持在每分鐘60~100次
心率即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不同人因身體狀況、年齡、生理因素有一定差異。普遍來說,年輕人心率比老年人快,女性心率比同齡男性快,活動狀態比安靜狀態時心率快。
心跳太快、太慢都不行!
一般來說心動過緩的患者,每分鐘心跳低於60次甚至更低,容易導致全身臟器供血不足,患者會出現心悸、氣緊、乏力、胸悶、食慾不振、精神不好等不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而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險。由於心臟的每次跳動,都會帶來一次血流脈衝和血管的被動彈力舒縮,對全身的動脈都是一種衝擊。在各種力的作用下,心跳次數越多,對動脈的損傷就越大,也越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內皮損傷。
02、血氧
人體正常血氧飽和度為95%以上
血氧,是指血液中的氧氣,人體正常血氧飽和度為95%以上。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陳代謝就越好。當然血氧含量高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人體內的血氧都是有一定的飽和度,過低會造成機體供氧不足,過高會導致體內細胞老化。
40歲以後,人體的基礎生理功能開始退化,每增加1歲,動脈的血氧分壓平均下降3mm汞柱,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是衰老的重要標誌之一,動脈血氧分壓低同時也是容易發生腦、心、肝、腎功能障礙的病理基礎。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的血氧過低,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再次進行檢查,尋求醫生的幫助。
03、呼吸速率
呼吸率一般應在每分鐘16~20下
呼吸速率,又稱為呼吸強度,表示每克活組織(鮮重、乾重、含氮量等)在每小時內消耗氧或釋放二氧化碳的毫克數(或微開數)。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體代謝活動的強弱。
過度通氣綜合徵的症狀就是大口呼氣和吸氣,四肢、面部發麻、有時會胸悶,感覺上不來氣,有些患者還會出現眩暈、手足抽搐,甚至意識不清、昏厥等嚴重症狀。這種疾病更偏愛女性,但男性在過度疲勞和激動時,偶爾也會出現。
04、睡眠品質
睡不好會導致神經衰弱、胃腸疾病、內分泌失調等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人類重要的生理需求,而在當下,人們卻受到失眠、多夢等不良睡眠常態的困擾。
睡眠不足和睡眠品質欠佳均會影響情緒,出現暴躁、抑鬱等不良情緒,甚至誘發神經衰弱。
睡眠與胃腸疾病的關係是相互的,睡不好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而胃腸道疾病也會讓人睡不安寧。另外,晚上胃腸道若得不到休息,功能紊亂、便秘等問題就來了。
睡眠不好可引發一系列負性生理改變,如交感神經興奮、應激系統啓動,體內皮脂醇、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還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長期缺乏睡眠,人就會感覺緊張、焦慮,容易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對於本身有房顫、心律不齊、冠心病等病人,會給心臟加重負荷,很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等事故。
05、血壓
正常情況下血壓白天不超過140/90mmHg,夜間不超過120/80mmHg,若超過,說明血壓超負荷。
血壓白天與夜間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正常健康人血壓的節律呈「兩峰一谷」,即白天血壓波動在較高水平,晚8點起血壓逐漸下降,至夜裡2~3點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壓急劇上升,至上午6~8點時達到最高峰,然後血壓持續波動在較高水平,至下午4~6點時出現第二個高峰,以後逐漸下降。
血壓波動越大,心、腦、腎等器官損傷程度越嚴重。
總結
其實我們一年就體檢一次,平時有問題也檢測不到,主要還是要日常監測,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關注身體健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從日常生活做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