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PubMED的研究顯示,卵巢癌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但死亡率卻居婦科生殖系統腫瘤首位。儘管早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3%,但70%的卵巢癌發現已經是晚期。
根據Mayo Clinic的報導,為什麼卵巢癌如此難發現?女性應當如何在早期發現卵巢癌?
為什麼很多卵巢癌發現已經是晚期?
很多女性每年都會體檢,但是為什麼大多數卵巢癌發現時都是晚期呢?
藏得深
卵巢位於盆腔深處,且體積較小(成年女性平均卵巢大小為左側2.93mm×1.48mm,右側2.88mm×1.38mm),早期卵巢出現腫瘤不會對其他器官有明顯壓迫感,一般常規檢查難以發現。
偽裝強
卵巢癌沒有對應的明確症狀,等到腫瘤增大,出現腹脹、腹痛、月經變少或者閉經、下肢或者外陰腫脹等明顯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
這麼難發現,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得沒得卵巢癌?
檢查、檢查還是檢查!
越是難發現就越得查,正是由於常規體檢不容易發現,即使發現卵巢上有囊腫,也不能明確是否是卵巢癌,需要進一步檢查。
卵巢癌不是查不出來,還因為沒用對方法。
卵巢癌篩查主要有這幾種方法:
1)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是卵巢癌篩查的常用方法,可以初步篩查卵巢有無佔位性病變,判斷腫瘤的良惡性。通過超音波我們可以看到卵巢是否有囊腫出現。
而且要記得,卵巢出現囊腫並不代表就得了癌症!
卵巢囊腫分為腫瘤性囊腫、非腫瘤性囊腫即生理性囊腫。在女性的生理週期內會出現卵泡增大,或者黃體增大,這時候體現在超聲檢查的鏡頭下就是一個囊腫。卵巢生理性囊腫一般進行觀察即可,生理期後常可自行消失。
如果超音波發現均勻的囊腫可能是生理性囊腫,如果囊腫不規則那就要小心了,需要輔助其他檢查排除卵巢癌變的可能。
2)腹盆腔CT掃描
腹盆腔CT掃描也是卵巢癌的一種檢查手段,通過CT掃描可以快速找到病變區域,可以用來輔助臨床分期。
3)盆腔MRI
MRI影像可以發現盆腔和腹腔內的腫塊,如果部分為完全實性,那麼可能就是卵巢癌的徵兆。MRI影像可以輔助CT進行卵巢癌的術前分期。
上面提到超音波檢查如果觀察到不規則囊腫,則需要輔助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是卵巢癌篩查中最常見的輔助檢查。
這麼多檢查,人人需要都要去做嗎?
可以,但沒必要。
對於卵巢癌大家也不用過於驚慌,卵巢癌並不是不可防的,日常的體檢項目,如B超等,可以發現卵巢病變端倪,但是發現之後一定要及時進行進一步檢查。
卵巢癌主要好發於絕經期前後的40~49歲、50~59歲的女性。有研究認為卵巢癌患病率在絕經期急劇升高,這是因為絕經卵巢功能低下,造成雌激素減少,從而垂體促性腺激素增加,因而促使卵巢癌發生。
建議這幾類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密切關注自己的卵巢狀況:
1) 有家族病史的人:
如有親屬,特別是直系親屬有患卵巢癌、乳腺癌、腸癌的疾病史,那麼考慮得卵巢癌的風險較大。卵巢癌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為1.5%,但有BRAC1/2基因突變的人群發病率顯著增加。
2)未生育的人:
排卵過程為成熟卵泡細胞突出於卵巢表面最後破裂,卵細胞排出。由於女性生理期的影響,未生育的女性卵巢每個月都要發生一次這樣的排卵過程,卵巢受到一定的損害,這類損害就有可能引起卵巢細胞惡變。
3)其他:
近年來,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儘管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在下降,但是卵巢癌死亡率卻在增加,這類情況的出現考慮到與現代社會高脂、高蛋白的飲食,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有關。飲食的失衡與壓力都會導致身體激素分泌失調,卵巢作為女性性激素的分泌器官首當其衝受到傷害[4]。
屬於高危人群,怎樣才能防癌?
1)家族遺傳史:
建議定期檢查,比起普通女性,頻率需要增加到每半年甚至每3個月。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失去排卵功能之後自然不能生育,卵巢還能夠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少量雄性激素,如果切除卵巢會影響體內激素水平,進入絕經期,同時造成情緒不穩定等副作用。
裘莉的選擇是充分考慮後的決定,對於她來說,切除卵巢能夠讓她大幅降低BRCA1帶來87%的癌症風險,好處遠遠大於副作用。
2)未生育女性:
生育也能防癌,這是因為懷孕期間有將近10月不排卵,減少排卵次數自然也就減少了卵巢細胞的癌變幾率。
服用避孕藥也是一種手段,同樣是抑制卵巢排卵來達到防癌的目的。
總結
同時,保持低脂肪、高纖維的飲食習慣,和愉悅的心情不僅對於卵巢癌,對於其他癌症都是良好的預防手段,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難堅持的。
延伸閱讀: